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成果展示 > 论文 > 正文

成果展示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意涵、基本逻辑与实践方略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的发展目标[1]。文化在一个国家现代化中的作用上升到新的历史高度。作为人们基本生活方式的体现,文化既是社会与历史的表征,也是社会建构、社会结构、权力分配、主体行动的反映。《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促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体育文化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不断提高”[2],并明确了要推进体育文化建设工程。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习近平文化思想,这为开创新时代体育文化建设新面貌提供了总体方针和根本遵循,为推进体育文化建设实践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体育文化是体育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我国体育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是当前体育理论界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和时代命题。

1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体育文化建设的价值意涵

1.1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体育文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准确把握世界思想文化演进趋势和我国社会思想观念变化潮流,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宣传思想文化事业,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做出了系统谋划。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3],以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4]的目标任务。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5]的“两个结合”重大论断。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从5个方面重点部署文化建设工作,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1]。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阐释了“两个结合”,提出了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任务[6]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开创性提出肩负“新的文化使命”、把握“两个结合”等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要旨,是文化理论观点上的重大创新和重要突破,“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贯通、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等鲜明特点”[7]。这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形成了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相互贯通的理论体系;阐明了宣传思想文化的基本立场、基本方案,明确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总体布局、战略部署、基本要求;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宣传文化、传承文化、创新文化等基本问题,为引领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体育文化发展繁荣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1.2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体育文化建设的有效方法论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重大命题,提出了“必将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这一重大判断[6];在2023年10月的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五大突出特性”[8];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们“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5]。这些重要论述由中华文明的历史坐标观察中国式现代化,分析概括了中华文明的整体特征,深刻指明中华文明的内在特质和外在形态,揭示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内生逻辑。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多维度、宽视野的结构性思维,为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体育文化建设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论。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我们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体育文化繁荣、建设体育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国体育文化的繁荣发展,必须筑牢中华文化之“根”,作为中华文明具体的、感性的、实践的表现形式,同样应当遵循并充分体现这一基本规律。另一方面,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的结构性思维,指引我们不断提升科学思维能力,为解决体育强国建设实践中的文化问题寻求理论工具,提升看待体育文化建设问题的前瞻性、分析体育文化建设问题的系统性。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经验方法的高度总结,在体育事业方面,如“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9],“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方面发展”[10],“竞技体育、体育教育、体育科技、体育产业以及群众体育等多维度体育事业全面发展”[11]等,在推进中国体育文化建设方面效果显著。

1.3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体育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阐明了繁荣体育文化的具体内涵与行动逻辑。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中指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10]。作为对体育发展新内涵的高度概括,不仅从身体、生活、社会和文化4个维度深刻阐明了中国体育的时代性质、理论内蕴,而且从世界图景上表达了体育文明始于身体、指向生活、因应社会、立于文化的普遍意义。这个关于体育的重要论断作为对现代体育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体育领域的具体运用和集中体现,深刻地揭示了体育实践样态的运行逻辑,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发展新道路乃至丰富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指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7]。这也就明确了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体育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阐明了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体育文化建设的光荣使命。

习近平文化思想揭示了体育文化建设应着力的关键任务。一方面,中国体育文化建设必须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中摄取营养,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天人合一、万物并育等人文智慧积淀中汲取力量。这是中国体育文化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根本所在。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新民主主义时期以来红色文化的刚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繁荣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杭州亚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实践中融为一体,为全面推进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为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提供了更为主动、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推进体育文化建设,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体育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走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

习近平文化思想指明了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回应了古今中西体育之争,为破解这一难题提供了理性答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5]。在新时代背景下,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一方面,中国体育文化建设必须切实遵循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中国体育具体实际为出发点,兼收并蓄,不妄自菲薄亦不孤芳自赏。另一方面,中国体育文化建设的创新性,体现在对中国体育文化优良传统的有效继承与开拓创新上,其所强调的是对优秀体育文化遗产的改进与增量变化。遵循“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逻辑前提,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积极心态,中国体育文化建设的创新性,能够为人类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中国模式”,贡献“中国力量”。

2 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体育文化建设的基本逻辑

2.1 理论逻辑:创新对体育文化的理论认识

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形成的文化思想理论观点和文化思想理论体系,其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习近平文化思想也是对我国文化工作布局上的总体部署,系统地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以及怎样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问题。文化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的思想表达和精神体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推进我国体育文化发展繁荣,应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指导,创新对体育文化的认识,以高水平的体育文化建设繁荣发展体育事业、建设体育强国,以高质量的体育强国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一是要破除当下对体育文化的认知局限。既要深刻把握巩固体育文化的主体性,即对我国体育文化的地位与作用、渊源与内涵、架构与内容等有清晰的认识和高度的认同,彰显出主体意识与自信态度;也要树立体育文化保护、赓续、传承、繁荣、发展一体的系统性思维,认识到体育运动繁荣发展的关键是要让体育运动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浸润人们的精神世界;还要认识到与城乡气质契合的体育文化产品才能为群众所接受和喜爱,与人民生活相互交融的体育文化才能实现繁荣发展。二是要将体育文化资源转化为体育文化繁荣发展优势和体育强国建设的优势。在我国体育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形式多样、类型丰富的有形和无形体育文化资源,体育文化建设应该变体育文化资源优势为体育文化发展优势。三是要着重处理好中国体育物质文化建设与中国体育精神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解决好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文化需求相脱节、步调不一致的问题。

2.2 价值逻辑:让体育文化融入社会生活

一是让体育文化加速融入社会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体育“关乎人民幸福,关乎民族未来”[12]。体育是民生,是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的重要方式;体育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是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重要手段;体育是勇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不断实现更快、更高、更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基本形式;体育还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助力塑造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可以说,体育兼具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品质,天然地承载着构筑精神高地的光荣使命,承载着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时代任务。此外,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体育文化繁荣发展是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目标的重要动力,也是展示国家形象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载体。

二是让体育文化更好地服务于中华文化的自信自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有机整体的自信”“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还强调要“把文化自信当成‘读懂中国’的钥匙,创造‘中国奇迹’的密码”[13]。中国体育文化具有深厚磅礴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史积淀,同时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又具有举国体制等制度优势,在竞赛成绩、大赛承办、国际交流以及体育改革、全民健身、科技赋能等领域均获得重大进展。一方面,在加快建设文化强国进程中,中华体育精神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运动员在赛场上拼搏,带动更多人爱国爱党、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在推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与创新、我国竞技体育传统优势项目发展经验的传播与推广、圆满完成一系列大型国际赛事等任务过程中,深入研究、广泛挖掘、积极传播其中蕴含的体育文化内涵、体育精神内涵、体育多元价值,极有利于增强体育文化自信。可见,在中华文化自信自强的过程中,体育文化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三是让体育文化成为区域间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作为全球通用“语言”,“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人文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14]。让体育文化促进区域间的民心相通,促进区域间合作共赢,以提升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发挥体育促进区域文化交流的桥梁作用,借助各类体育赛事活动“把各方力量统筹起来,凝聚起强大工作合力”[8],共同书写体育文化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2.3 目标逻辑:谱写体育文化繁荣发展新篇章

一是将体育文化建设作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支点。一方面,满足人民健身需求,统筹推进各类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完善全民健身“六个身边”工程,提升群众健身的可及性,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以高质量的体育物质文化推动体育强国建设。另一方面,扎实推进体育精神文化建设,提升体育文化软实力。当前,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影响下,意识形态竞争愈发激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文化冲突碰撞不断加剧;对于个人而言,互联网、数字化等带来的一系列生产方式和劳动方式的深刻变革,高密度、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都迫使人们对于体育活动产生一定的需求和期望。体育已然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和重要阵地,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将愈发突出。未来需要发挥好体育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独特功能以及对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推动作用,推进多类型、多样态体育文化的充分发展。

二是将体育文化建设作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支撑。一方面,提升我国体育文化传播效能。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成都大运会开幕式时指出:“把成都大运会办成一届具有中国特色、时代气息、青春风采的国际体育盛会,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朋友因成都大运会相聚相知,增进理解,为促进人类进步事业提供新动力”[15]。这就需要对我国在竞技体育发展、重大体育赛事筹办、体育对外援助等领域的实践经验及丰硕成就进行创新性阐释,以提升我国体育发展实践和方法的国际影响力。另一方面,着力构建我国体育文化传播的话语体系。通过“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等地区体育发展合作机制,与相关国家开展体育文化深度交流,构建区域性体育文化交流平台和区域性体育发展秩序,积极运用现代化、数字化的传播媒介和载体,传播优秀中华传统文化,讲述中华体育故事,展示我国体育文明成果,增强我国体育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2.4 行动逻辑: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6]。体育文化作为体育事业、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担负起增强文明建设、丰富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职责[17]。新时代中国,体育文化应在社会价值引导、行为规范、舆论支持和文化积累等过程中发挥更为积极作用,成为丰富人民生活、促进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体育承载着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丰富生活、繁荣文化,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等不同层面的期许与梦想。我国体育健儿在重大体育赛事活动中的顽强拼搏,我国承办的奥运会、亚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的体育文化元素,让体育承载的“拼搏”符号与个人的人生际遇与社会进步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连。在对体育文化的赓续传承过程中,可以实现个人记忆、群体记忆、社会记忆与国家记忆的兼容互补,可以扩大体育文化的影响力。体育文化还承载着国人关于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集体情感、价值追求,承载着国人关于民族复兴的行动决心与力量。新时代是追梦的时代,唤起国人关于体育健儿和奥运建设者在赛场内外奋勇前行、积极进取,没有任何目标不能达成、没有任何挑战不可战胜的拼搏记忆,能唤起和激发其为国家奋斗的决心和勇气。

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理念,是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体育文化建设的根本要素。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体育文化建设需要更充分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文化的多元需求,包括城市社区居民体育健身设备的配置、乡村居民体育锻炼环境的改善、地方体育场馆设施的社会化开放、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组织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展演、加强群众体育健身指导服务、创建体育康养与体育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全民体质健康监测、科学运动处方的普及推广等。

3 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中国体育文化建设的实践方略

3.1 提升文化自觉,彰显体育文化的主体性与独特性,推动“第二个结合”厚植文化自信之基

现代体育作为一种富含文化底蕴的实践形态,是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面对的文化自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体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揭示了体育发展的基本规律和深层的文化意蕴,推动了现代体育在中国的创新性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1]的时代命题,与其说是一个体育发展方式和战略选择的问题,毋宁说是更深层次的体育文化自觉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7]

未来应以中国优秀传统体育文化为突破点,进一步彰显中国体育文化的主体性与独特性。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有977种项目其中武术就包含129个拳种,应将这些项目所蕴含的优秀基因,天人合一、阴阳辩证、守弱处雌、则秉相济等传统哲学思想以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民族祭祀、节庆仪式、服饰装扮、游戏舞蹈等元素在体育文化建设中充分体现出来。这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就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8]的信心和底气所在。要深知中国体育文化建设模式绝非是对西方体育文化发展模式的简单移植,更不是对其体育文化的模仿复制,而是在保持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精华的前提下,保持历史观与历史感的统一,标明自身立场、彰显自身特色。同时,中国体育文化主体性还应体现在中国体育发展道路选择的主观能动性上,要打破以西方竞技体育为尊的被动局面,着力推动民族传统体育振兴繁荣,推动体教融合、体医融合战略发展,实现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以此来增强中国体育自主化水平,推动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在“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广阔背景下,利用好“一带一路”倡议搭建起的国际体育人文交流平台,强化人文共情效应,推进我国民族民间体育和中华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走出去;充分发扬中国体育文化蕴含的精神能量,不断丰富中华体育精神谱系。这些都是彰显中国体育文化主体性与独特性的最有力体现。

3.2 凸显中国传统体育特色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中国体育文化建设要致力于挖掘更多具有中国特色、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参与性强、影响广泛的优秀体育文化项目,既要展示中华体育文化独特魅力,也要注重对饱含文化基因和时代魅力的体育价值观、体育行为规范以及具有革命优良传统的红色体育精神等的挖掘、赓续和传承,同时还要注重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与保护,实现体育非遗的物质化创造与呈现。中华射艺就是中国传统“六艺”之一,是中华民族体育、艺术和文化的合体;其射击的姿态、礼仪、心力、修养能充分锻炼射手的身心,包含了对射者品德、心境和意念历练的价值内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能够“让人民群众通过对传统体育项目和文化传承活动的参与,被更多群体特别是青少年群体接受,带动更多人参加体育锻炼,让凝结着先人智慧的中华优秀传统体育文化得以更好传承,在前行路上彰显奋斗之志、凝聚磅礴之力,为中华民族复兴写下生动的注脚”[19]。而红色体育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历史产物,伴随着时代的跃迁、社会的发展、文明的进步,迸发出强大的实践力量,同样积聚了深厚的价值意蕴[20]。此外,还要注重对运动项目文化的传播与普及,积极挖掘体育运动项目特色、组织文化和团队精神,讲好以运动员为主体的运动项目文化故事,也可以以各类赛事活动、体育场馆设施等为平台,举办以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的文化活动、文化展示等。

积极创建体育文化体验环境,包括体育休闲特色小镇、体验中心、示范基地建设等。有效发挥互联网、大数据、数字化、影像制作等现代手段对体育文化进行创造性开发宣传,实现教育、文旅、艺术等各方面的融合式发展。中国体育文化的时代创新性,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对我国当下体育文化创新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3.3 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竞技体育诠释着“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格言。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索契冬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指出,“希望大家发扬光大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遵守规则,胜不骄、败不馁,以良好的赛风赛纪和文明礼仪,充分展示中国的良好形象”[21];2016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指出,“希望同志们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22];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听取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汇报时,又多次指出要传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23]。在这种思想和愿景的指引下,我们在展示中国文化和推动奥林匹克文化发展的新征程中,不断践行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努力参与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1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正在于着眼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以促进实现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开辟出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发展新道路[24]。体育是人类的通用语言,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就以一场形体与自然交融的盛会向世界讲述了中国故事、讲述中国与世界之关系[25]。杭州亚运会以中国风范与亚洲风情的辉映与对话,不仅展现了古都杭州的历史底蕴和青春活力、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水平,还向世界传达了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热情呼唤。在面对“两个大局”的关键时期,中国正在通过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举办、体育交流合作、建立与相关机构的友好合作机制等举措,让体育成为拓展我们全球“朋友圈”的重要方式,并力求站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积极参与全球体育事务,持续提出全球体育治理变革主张,为人类体育文明进步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26]

3.4 立足时代使命,彰显体育文化独特魅力,以守正创新推动体育强国建设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文明新形态[27]。活着的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文化。守正不渝、创新不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显著特点,二者相辅相成,体现出继承与发展、原则性与创造性的辩证统一。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新时期体育文化建设一定要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彰显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践行守正创新、破立并举,以巨大的勇气和魄力推进体育事业改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28]。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文化建设中要守住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在物质、精神、制度建设层面取得的伟大成就,守住各种体育政策、法规、条例过程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守住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至今在现代性表征与现代化方案中体现出来的鲜明特色。同时,也要在守正的基础上创新中国体育文化建设,从体育文化的民族性、传统性、地域性等特征中汲取营养,用体育思维、艺术思维、文化思维共同驱动中国体育文化的多样化发展;要在话语表达方式上寻求突破,实现语言话语、文本话语、行为话语表达的高度契合,凸显文本话语物质成果表达的精神性、思想性、严谨性,大胆提出新概念、新范畴,建立中国体育话语表达的新模式、新机制、新动能;要在体育文化宣传与传播领域探索新形式,利用新兴媒体技术开拓融合传播新境界,完善体育网络传播平台监管机制,严把体育信息传播政治关、道德关、质量关。

随着近年来“以赛谋城”新场景、新业态的蓬勃兴起,依托体育赛事而进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体育文化正日益成为新风口、新赛道。“一带一路”沿线体育文化在交流中融合碰撞,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大气包容,也展示了丝路沿线文化的兼容并蓄,体育文化也得以累积了深厚的意蕴,同时也成为促进“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在杭州亚运会上,一场“中华体育 源远流长——中华体育文化展”备受瞩目,展览共展出文物100余件(套),包括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雕饰龙虎承弓器、清代的《设色出行图》等,讲述射箭、蹴鞠、围棋等有代表性的古代体育项目故事,以体育为视角、以文物为脉络体现中国文化的深厚内涵,是一个展现中华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窗口[29]。可见需要深入挖掘体育文化价值、精神内核,利用体育影响力,打好体育牌,在坚定文化自信的道路上不断努力前进,因为“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有定力的自信,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自信,是面向世界的自信”[30]

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背景要求下的体育形态、体育内涵、体育文化、体育水平等都彰显了所处阶段的社会发展水平,成为多姿多彩的人类文明的绚烂花朵,也展示出体育独特文化魅力。在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中国体育应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提升中国体育文化的凝聚力、感召力,增强中国体育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应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魄,扎实推进体育文化探源、体育文化传播、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等相关研究,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创新性是文化发展的核心内驱力,只有创新才能确保文化具有旺盛生命力。中国体育文化魅力的彰显,需要实现与时俱进的深刻变革和时代创新。

4 结语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育文化建设还需要不断突破当前对体育文化的认知局限和思维局限,要对看待体育文化建设问题转变角度、提升高度、加强深度,不断丰富体育文化的内涵,推进体育文化的长远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将体育置于“文化自信自强”框架下进行阐述,足以说明习近平文化思想之理论精髓、精神品质、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等要素之于体育发展的重要价值。体育关乎民生与健康需求,体育聚焦为国争光与人格塑造,承载着构筑精神高地和培育时代新人的使命。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于体育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大力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不断丰富奥林匹克文化,从思想、价值、观念和精神等层面为中国式现代化赋能,构筑起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关切未来的体育发展范式。惟有如此,中国体育文化才能实现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才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体育力量。


参考文献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体育学研究室普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