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术研究 > 研究在线 > 正文
为筑牢体育强国根基凝心聚力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解读之六

为筑牢体育强国根基凝心聚

——《“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体育文化内容解读

成都体育学院  孙淑慧


文章出处:《中国体育报2021-11-04(001)

    健康繁荣的体育文化是体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也具有独特价值,肩负着为体育强国建设凝心聚力的重要使命。“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第七部分就未来五年我国体育文化宣传工作的目标与战略任务做出了明确部署,既有既往的传承与坚持,更有顺应新发展阶段的新谋划,为未来体育文化宣传工作指明了方向。

     一、加强思想引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意识形态是文化的本质,决定文化的性质与发展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体育文化建设亦应当如此。特别是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从国内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迈出了一大步之后进入了关键时期,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仍处于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体育是备受公众关注的领域,且很难与政治及意识形态剥离,大到大型赛事的举办小到运动员的言行举止,都可能成为意识形态的风险点。由此《规划》将“加强体育领域思想引领”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列为“十四五”时期体育文化建设的先导性任务,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排查体育领域涉政治安全风险和意识形态风险,重视运动员、教练员等体育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思想引领等具体内容,这既是对统筹发展与安全总要求的遵循,也把握住了体育文化建设特别是社会主义体育文化建设的核心,以确保体育文化能为新发展阶段中国体育行稳致远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

    二、促进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创造性转化,丰富中华体育精神时代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建成体育强国同样离不开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滋养。一直以来,弘扬和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是我国体育文化工作重要内容。《规划》仍将此列为“十四五”时期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强调未来五年要在促进中华优秀体育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方面下功夫。提出要积极开展武术、围棋、象棋、龙舟等传统体育项目文化特质研究,加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利用与活态传承。并从传承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的视野出发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持续推动中国体育类博物馆建设工作,促进中国体育文化博览会创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体育精神来之不易,弥足珍贵,要继承创新、发扬光大。遵循此重要论述,《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要融入时代内涵,推动新时代中华体育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并要加强中华体育精神奥林匹克精神的普及和教育为中国体育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汇聚精神力量。

三、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落地落实,繁荣体育文艺创作

运动项目文化是体育文化“特质”,体育文化的表达落实到具体的运动项目文化上,规划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持续推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深入,打造重点运动项目文化建设示范工程充分发挥良好社会形象、广泛社会影响的明星型运动员在运动项目文化建设中的榜样作用。《规划还特别提出要弘扬冰雪文化,为北京冬奥会召开营造良好氛围。文艺的繁荣是体育文化繁荣的另一重要表征,《规划提出实施体育文化创作精品工程”,发展现代体育新视听,推出一批体现鲜明的核心价值观具有更强吸引力、感召力的体育文化精品。

四、实施网络正能量建设工程 ,加强体育网络文明建设

据相关统计,我国网民数量已有9亿之多。互联网给人们生活及体育的传播与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滋生了一些值得关注甚至是不良现象,在体育领域也有反映。有鉴于此,《规划》比以往更加突出和强调体育网络文明建设,将“实施体育网络正能量建设工程”列为“专栏”之一。强调要严格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研究制订体育领域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实施的细则;提出:鼓励广大运动员、教练员端正思想认识,合理使用自媒体,树正气、立新风。《规划》注重新型舆论环境下的机制建设,提出要加强网络舆情研判,建立舆论热点主动发声机制及相关主管部门舆情联动机制等。《规划》还顺应网络时代的新特点,提出注重要加强优质内容供给,用好用活青少年聚集的网络平台,传播体育正能量,同时加强对体育领域“饭圈”现象的治理。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体育学研究室普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