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我国体育事业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时期,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和残疾人体育都取得世人瞩目的成就。体育理论也迎来了新的生机,1981年由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理论》,彻底摆脱了苏联教材模式,不再以体育教育为主,而是以广义的体育运动为基础,将我国体育的目的任务、体育制度、体育手段、体育教学、学校体育、运动训练、体育锻炼和群众体育等作为体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不过,随着体育分支学科的发展,《体育理论》一统天下的格局很快就被打破了。《运动训练学》、《群众体育学》和《学校体育学》不久便从体育理论中分化独立出去,《体育理论》只剩下最具有共性的《体育概论》或《体育基本理论》部分,涉及体育概念、手段、制度等内容,作为初入体育大学学子的启蒙课程。此间出版的理论教材也大多更名,如曹湘君的《体育概论》(1985)、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的《体育概论》(1989)以及鲍冠文的《体育概论》(1995),傅承智与厉鼎禹的《体育基础理论》(1991)、邓树勋与陈小蓉的《体育基本理论教程》、以及周西宽的《体育基本理论》(2004)等教材。
与此同时,体育哲学、体育法学、体育经济学、体育社会学等子学科纷纷形成,极大地丰富了体育的理论研究,“体育理论”也由最早的一门涵盖范围极广的基础课程发展为一门称作“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