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届体育基本理论国际高端论坛征文通知”发布以来,受到学界的极大关注和积极响应。截止3月31日24点为止,共收到843篇有效稿件,其中全文213篇,摘要630篇。通过查重、初审和终审,依照论文的相关性、规范性、创新性,共评选出全文50篇和摘要80篇(名单附后)。恭喜各位榜上有名的投稿作者,也衷心感谢所有的投稿作者及所属单位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
入选全文作者将被邀请在大会分论坛作口头报告,并择取优秀稿件向《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推荐,摘要作者将被邀请进行在线墙报交流。本次会议受疫情影响将推迟至5月9日,并以“大线上+小线下”的方式举行,具体参会事宜将随后另行发布通知,敬请关注。
一、全文录取结果(分各组别按姓氏字母排序)
第一组
序号 |
论文作者 |
论文题目 |
1 |
段明会 |
运动银行的内涵、价值及保障措施 |
2 |
李世宏 |
新中国成立以来“体育教育”概念的历史演进与思考 |
3 |
刘玉婷、张敏、杨鸣亮 |
美国中小学课后体育服务对我国“双减”政策下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启示 |
4 |
米中伟 |
我国体育概念研究方法的应用与演进——关于方法论的探讨 |
5 |
齐冰、张妍 |
论中国共产党百年体育理论的品质特征 |
6 |
赵莹 |
体育概念的逻辑演变历程与内涵发展特征 |
7 |
周亚婷 |
清末民初“体育”名词的演变及其对近代中国体育发展的影响 |
8 |
周煜、张新、李佳婕 |
中国“竞技体育”话语体系的历史流变考析 |
9 |
朱焱 |
“双减”政策下学校体育发展的时代意涵、实践要求与推进策略 |
10 |
邹月辉 |
40年来我国体育中考改革的价值取向变迁与理性选择 |
第二组
序号 |
论文作者 |
论文题目 |
1 |
聂鑫、王润斌 |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奥运会《防疫手册》的解读与启示 |
2 |
李德伦 |
核心素养视域下学校体育生态隐喻研究 |
3 |
李旻 |
体医融合背景下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策略研究 |
4 |
李守江 |
我国幼儿足球游戏教学目标体系研究—基于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理论 |
5 |
潜沉香、洪邦辉 |
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体育居家学习”教学话语生产、传递与启示 |
6 |
孙俊江 |
健康中国背景下全周期体卫融合健康管理分级诊疗模式研究 |
7 |
王禹、张凤彪 |
我国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
8 |
徐杰忠、张毅恒 |
乡村振兴战略下户外运动目的地生成机制分析——基于扎根理论的安吉县案例研究 |
9 |
闫静、徐诗枧 |
主动健康: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实践探微 |
10 |
詹会会 |
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内涵与构建策略 |
第三组
序号 |
论文作者 |
论文题目 |
1 |
黄炜 |
事件哲学视域下的体育本体论探究 |
2 |
蒋德龙、蒋愿望、刘丽萍 |
摶与搏:中国武术本质特征——从《搏者张松溪传》之搏的考证切入 |
3 |
阚强 |
基于美学视角下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审美研究 |
4 |
李阳 |
先秦儒家体育思想的阐释与反思 |
5 |
李悦 |
技术与身体:对技术本位智能体育概念的再探讨 |
6 |
孙玮 |
游戏理论下竞技运动自由性的六维构建 |
7 |
万艺 |
“女性体育权”何以可能——权利主体理论在体育性别层面的展开 |
8 |
吴盼尔雅、邱建钢 |
运动性与艺术性的隐含与显现——初论运动舞蹈的美学意蕴 |
9 |
张沈锲 |
兴奋剂案严格责任规则的正当程序矫正 |
10 |
赵明元、李辰 |
身体、性别及消费:多元视域下的青少年男性气质再审视 |
第四组
序号 |
论文作者 |
论文题目 |
1 |
胡梦钒 |
机遇与挑战:新兴技术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
2 |
加玉婷、李林伟、吴杰伟 |
北斗精准时空定位技术在京张地区滑雪场的应用场景研究 |
3 |
李圆圆、雍明 |
区块链技术提升体育赛事IP价值的研究 |
4 |
连荣新 |
智能技术赋能体育场馆智慧化转型发展——价值、困境与路径研究 |
5 |
刘贝、蒋佳欣、鞠玉成 |
科技赋能:我国智能化体育发展的价值、困境与对策研究 |
6 |
刘思奇、毛艺谋、李松梅 |
元宇宙视域下体育行为的生成机制、升维逻辑与未来展望 |
7 |
舒文港、代方梅 |
机遇、挑战与出路:元宇宙视角下体育赛事高质量发展研究 |
8 |
徐伟康 |
智能健身的风险挑战与规制对策 |
9 |
张静 |
新冠疫情背景下新兴技术对体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 |
10 |
赵恩 |
后疫情时代电子竞技的属性阐释与破圈思考 |
第五组
序号 |
论文作者 |
论文题目 |
1 |
洪建平 |
制度化中的网络互动与利益平衡:杭州亚运会电子竞技比赛项目设置研究 |
2 |
高锋、王岗 |
身体动作研究的新范式:拉班理论在我国体育人类学中的应用——以高家屲村壳子棍传承群体为个案的考察 |
3 |
胡智婷、李彦龙、付群 |
扎根理论视角下中国体育酒店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应对思考--以亚朵S虎扑篮球酒店为例 |
4 |
刘乐源、郭红卫、马玉清 |
一本不该被遗忘的体育学原理著作——秦岱源辑《体育学》研究 |
5 |
马玉清、郭红卫、刘乐源 |
《幼学操身》底本考 |
6 |
谭亚丁、王国军、高宁 |
委托代理理论视阈下高校体育类专业术科教学相“涨”:学生成绩和评教分数双重膨胀研究 |
7 |
王柯飞 |
体育学术期刊与体育史学科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
8 |
王卫、刘东升 |
Sport-for-Development的理论与实践探究 |
9 |
王文龙、崔佳琦、邢金明、米靖 |
体育学研究新路径——定性比较分析(QCA)及其应用前瞻 |
10 |
吴文婷、邹德新 |
国家形象历时建构:百年体育话语分析与启示 |
二、摘要录取结果(按姓氏字母排序)
序号 |
摘要作者 |
题目 |
1 |
陈海东 |
先秦儒家身体观原型的遗存——以马氏通备武学为例 |
2 |
陈锦航 |
“双减”背景下学校体育的问题及价值研究 |
3 |
陈先华 |
先秦诸子思想对培养现代体育人才之启示 |
4 |
陈秀宇 |
习近平全民健身论述的生成逻辑与实践旨归 |
5 |
陈艺源、秦聪 |
新冠疫情大环境下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
6 |
崔晓源 |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体医融合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 |
7 |
崔玉坤 |
概念的思辨----体育概念与哲学省思 |
8 |
代付明 |
学校体育美学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
9 |
杜鹃 |
中、意女排比赛中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研究 |
10 |
樊磊欣 |
美学视域下花样滑冰运动的美学价值探析 |
11 |
冯丽丽 |
突发疫情下高等体育院校课程网络教学开展路径优化研究——以沈阳体育学院为例 |
12 |
冯宇 |
哲学社会科学背景下中国特色体育学话语体系构建研究 |
13 |
高东虎 |
美学视域下的汉代“角抵戏”观赏价值探析 |
14 |
高晓阳 |
不同视域下体育本质的内涵与外延研究 |
15 |
巩龙鸣 |
近20年我国体育理论研究的现状、热点及趋势——基于中国知网核心期刊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
16 |
郭建伟 |
体教融合视域下体育人工智能与学校体育的发展路径研究 |
17 |
郝祥钧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体育概念嬗变之“二三四” |
18 |
何嘉铭 |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中职篮裁判职业化发展的分析 |
19 |
贺超 |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高校线上体育课程开展困境与路径突破 |
20 |
胡白雪 |
“体育”的概念、内涵及外延分析 |
21 |
黄秋月 |
基于CiteSpace的美学视域下体育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 |
22 |
蒋嘉陵、彭美菡 |
霹雳舞(Breaking)运动的美学分析 |
23 |
蒋云辰、张钰馨、马志杰 |
全民健身背景下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阻滞与优化路径 |
24 |
阚强 |
伦理学视域下竞技运动员道德失范的成因及规范策略研究 |
25 |
柯航 |
供需视角下全民健身及体医融合高质量发展实践研究 |
26 |
蓝起林 |
新时代体育的功能研究 |
27 |
李昂 |
元宇宙对发展数字体育带来的新机遇与挑战 |
28 |
李杰 |
博物馆视域下体育文化话语体系的话语平台构建研究 |
29 |
李立柱 |
利益机制与体育价值认同关系研究 |
30 |
李明霖、李鑫 |
美学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美学特征分析—以宜宾市兴文县苗族花山节为例 |
31 |
李帅 |
虚拟现实技术实现全民健身理论与可行性研究 |
32 |
李伟翠、黄春梅、袁倩莹、张宇婷、李臻 |
新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理论课程改革的研究 |
33 |
李晓鹏 |
爱尔兰疫情防控阶段体育现代化治理对我国的镜鉴与反思 |
34 |
李旭东、冯晓晓 |
游戏与体育的理论演变与发展研究 |
35 |
林鹏、杨长明 |
“十四五”时期中国体育国际话语权提升路径研究 |
36 |
林邵威、郭甜甜 |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价值及对策研究 |
37 |
刘金禄、王铖皓 |
美学视域下体育与艺术的耦合关系探究 |
38 |
龙倩文、汪洋 |
近十年国外体育哲学研究趋势、热点与前沿——基于知识图谱的可视化分析 |
39 |
娄明 |
荀子礼治思想与韩非子法治思想对现代体育治理体系的启示研究 |
40 |
马伯韬 |
耨论《荀子》《吕氏春秋》中运动养生思想 |
41 |
马光 |
TPACK视域下高校武术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
42 |
马一鸣、谢书玉 |
基于OBE理念的高等体育院校技术类课程评价方法改革研究 |
43 |
彭佳欣 |
教学认识论视域下学校体育教育功能的发展研究 |
44 |
齐大路 |
学科形态演变视角下中国体育学发展的历程、谱系及启示 |
45 |
乔启伟 |
新冠疫情下数字经济对我国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
46 |
邱国亮、张静 |
美学视域下太极拳韵意之美研究—以2022央视春晚武术节目《行云流水》为例 |
47 |
瞿加强 |
后疫情背景下虚拟现实技术在体育健身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
48 |
沈秀英 |
先秦时期诸子百家的体育思想研究 |
49 |
石声旗 |
科技冬奥:“数字沉浸时空仓”助力冬奥及冰雪运动发展研究 |
50 |
司汶鑫 |
新冠疫情对学校体育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研究 |
51 |
宋治霖 |
体医融合背景下运动康复的推行现状与发展策略 |
52 |
太虎 |
全民健身“防护服”——群众体育法律常识普及路径探索 |
53 |
谭金凤 |
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学校体育的使命、困境及对策 |
54 |
唐湘琪 胡英姝 |
体美教育协同育人的学科逻辑、应然环境与实现路径 |
55 |
田雨 |
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小学体育教师核心素养的构建研究 |
56 |
万昱汝 |
融合与升华:《吕氏春秋》中的体育思想探骊 |
57 |
王铖皓,张宇,刘金禄 |
“双循环”背景下体育产业壁垒的成因探析 |
58 |
吴品康 |
体医融合视域下体育运动对促进老年人健康的价值研究 |
59 |
吴硕、张金桥 |
体医融合背景下健康养老现状与对策研究 |
60 |
熊文涛 |
溯本清源:墨子体育思想初探 |
61 |
徐艳艳、王增帅 |
马克思人学理论视角下对体育实践主体价值再审视 |
62 |
许鑫浩 |
美学视域下体育舞蹈的美学特征分析 |
63 |
薛梦莹 |
数字经济赋能冰雪体育产业转型升级的效应测度与实现路径研究 |
64 |
杨兵、王洁 |
《体育基本理论》教材的建设历程、特征与启示 |
65 |
杨海林 |
论老年体育的本质——基于人口老龄化视角 |
66 |
杨辉 |
乡村振兴背景下推进赣东北地区乡村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价值研究 |
67 |
杨亚楠、赵子建、李杰、安琳莎 |
美学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服饰发展研究 |
68 |
杨洋 |
“实践-观赏”范式下体育的价值与功能研究 |
69 |
尹相林 |
2022北京冬奥会体育文化遗产的价值研究 |
70 |
应乐 |
儒道墨三家体育思想的探析及启示 |
71 |
余柳蓉 |
鄂西地区民族体育项目“摆手舞”的历史缘起与社会功能研究 |
72 |
昝子文 |
我国体育思想发展的基本阶段及特征探析 |
73 |
张炳政、李林伟 |
先秦儒家体育思想研究 |
74 |
张廷晓 |
我国非奥运项目治理机制的历史演变 |
75 |
张伟 |
新实践美学视域下的体育教育 |
76 |
张逍 |
后疫情时代大学生健康意识和体育行为调查研究 |
77 |
赵洪 |
孔子体育思想的现代价值研究 |
78 |
郑路路、戴羽 |
新冠疫情、新兴模式:家庭体育发展新机遇和新挑战研究 |
79 |
周瑞娜 |
体育美学视域下的艺术体操相关研究 |
80 |
朱亚坤 |
何谓体育?——试论体育在历史中扮演角色的演变 |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成都体育学院体育学研究室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体育社会科学研究中心
国家社科基金“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研究专项项目“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课题组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史研究(1949-2019)”课题组
二〇二二年四月十五日